完本阁 - 其他小说 - 扶明录在线阅读 - 第1450章 阅兵大典

第1450章 阅兵大典

    半晌午,阴天有风凉爽有加,龙撵至城北大营,数万将士列队营前高呼吾皇万岁,声入云霄,如此气势也让崇祯帝热血翻滚,下车翻身上马在旗手卫的随扈下,挥手向将士致意,皇后太子等人也下车步行紧随其后朝点将台兴趣。

    这场面不光崇祯帝兴奋难耐,数万将士也是亢奋不已,一个个扯着嗓子高呼万岁,眼睛紧盯着崇祯帝方向,想瞧清楚皇帝长什么样子,皇后和公主好不好看。

    毕竟这种机会,终其一生又能有几次机会。

    崇祯帝很喜欢这种感觉,想想往年就是个宫里受气包,不管外边的将士他指挥不动,还要天天受百官的气,可眼下,那真可谓是豪情万丈啊!

    这才是帝王的君临天下之感!

    得意之时,忍不住侧目瞧向旁边的小太监,眼前这一切多依仗于他。

    点将台,筑于军营正东检阅场,长宽各十米高五米的大平台,专为皇帝阅兵之用,此时周边已经被锦衣卫设置三道防线,无令靠近者杀无赦!

    崇祯帝御马至点将台下翻身下马,四下瞧了一番,待周皇后至身边两人携手登台,王晨恩在旁边搀扶着,太子,公主在其他太监宫女的搀扶下紧随其后。

    朱慈烺的兴奋劲丝毫不亚于他爹,一路瞅来瞅去恨不能多长双眼。兴奋难耐之际便想找常宇说说话,可是瞅了半天却找不到人,正想问身边的玲珑,突然瞧见常宇就在自己身后坤兴公主旁边,真低声说着什么。

    “殿下可是生气了?”以常宇的心思,在安定门外时便发觉朱媺娖的不对劲,这一路也没找到机会说话,趁登台之际来献殷勤搀扶,可坤兴公主却不让他扶。

    朱媺娖眼睛有点红,咬了咬嘴唇,轻轻摇头:“你去服侍别人吧”。

    “皇后有皇上照顾,太子上蹿下跳的像孙猴子也不用不着别人,臣不服侍您服侍谁啊”常宇低声逗趣。

    朱媺娖听常宇说他是猴子果然噗嗤一笑,不过很快又收起笑容:“你爱服侍谁就服侍谁去,省的本宫被人说自作多情……哼”。

    额……常宇一怔,随即略有所悟,心道这丫头可能误会了什么,只是此时已登上平台,没机会解释了,赶紧快步朝崇祯帝身边走去。

    平台正中靠前摆了十余张椅子,崇祯端坐正中,皇后妃子太子公主居于两侧,太监宫女侍于其后。

    台上另有两张椅子则是留给首辅李邦华和兵部尚书史可法,满朝文武唯二人可与皇帝同台,这自是艳羡了许多人,其中次辅吴甡最为不忿,然则皇帝说了,文武各取一,文官则李邦华为首,武则兵部尚书,让他却也无可奈何。

    平台五米高,其上清风拂面甚是凉爽又可一览四下,视野极佳,崇祯帝坐了一会便坐不住了,起身在台上游走,远处待检阅的兵马正在陆续进入场地,文武百官也正在点将台两侧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位置安排的很有意思,明朝以左为上,比如一些官衔左都督,左御史的都是一把手,右为二把手。

    文官向来高武官一头,上朝列队也文左武右边,可今儿安排百官的位置就让一些人看出些端倪。

    点将台面东而筑,北为左南为右,按照常规当以文官在北武官在右,可偏偏今儿反其道而行,武职全部聚于北边,一些文官不解纷纷问次辅吴甡,却见他黑着脸不说话。

    而反观武职那边则显得热闹不已,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们正在吴三桂,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一众武将寒暄不断,抬头见高台上崇祯帝正往这边张望,诸人连忙躬身施礼,崇祯帝开心的挥了挥手,嘴巴咧的像个大脸盆,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点将台正前方有鼓三面,十二声鼓点响后,万余受阅将士列队校场,高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崇祯帝难抑激动蹭的又站了起来走到台子边缘,朝远处将士挥手。

    两骑疾驰而来至点将台前勒马抱拳,却是山西总兵周遇吉和黄得功:“臣及万五将士恭请皇上点阅”。

    “开始吧!”崇祯帝哈哈大笑,周遇吉纵马归队,不多时一队数百骑兵打马绕场狂奔,百官正疑惑时,却见这些将士张弓搭箭,瞄向百步之外的箭靶射击。

    嗖嗖嗖,战马疾驰而过,箭矢如雨,无一落空,引得台下百官大声叫好,崇祯帝放下千里镜重重一握拳:“好箭法!”说着转头看向常宇:“闻你也精箭术,不露一手?”

    常宇苦笑摇摇头:“臣雕虫小技,在这些精兵悍将前就不献丑了”崇祯帝哈哈大笑也不逼他,举起千里镜接着欣赏。

    将士轮番献计,有百步穿杨箭术,有整齐划一的步兵队列,有变幻多端的阵势演练,还有骑兵的冲锋陷阵,步骑综合混战对抗演练,直看的崇祯帝和百官连呼过瘾,各人心中是汹涌澎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明军队一扫往日疲靡,竟有如此精气神,难怪能打的贼军抱头鼠窜,鞑子狼狈而逃。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虽不能说全是小太监的功劳,但少了他真的成不了这盘菜。

    常宇立于崇祯帝身后,瞧着他一家老小激情飞扬,兴高采烈的模样,很是有成就高。

    校场上的演练还在继续,皇帝和百官的叫好声不绝,两百米外当值的亲兵恪尽职守挡着围观百姓不许他们更往前一步,更远处的外围则是各部抽调的兵马值守,甚至连东厂麾下的三营也被分派了任务。

    毕竟这次出城围观的百姓至少有十万之巨,人多江湖大,容易出乱子。

    足足半个时辰,周遇吉和黄得功指挥一万五千兵马进行各种演练,看的皇帝和百官兴奋不已,直至结束依是意犹未尽。

    有意思的是一向抑武的文官们看的津津有味,反而武将那边则是一脸的不屑,或许是见惯了真实残酷的战场这种演练根本不入眼,又或者同行是冤家,接受检阅的是以周遇吉和黄得功以及少许京营士兵为主,唐通,马科等部是打酱油,可吴三桂和高杰等人完全就只是个看客。

    所以不管文官那边怎么个喊好,他们几个则是应付性的嗯嗯几声,倒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衙门里的官员们很给面子,扯着嗓子叫好,声浪一度盖过隔壁文官组,或许他们不仅是叫好,更多的是炫耀吧。

    演练结束,天近晌午,阅兵大典进行到了最重要的环节!

    论功行赏!

    这数月间参战的诸部将领的呼吸顿时变得急促起来,看得出来每个人多少都有些紧张和不安,因为太期待了。

    便连刚才看军演时面带不屑的吴三桂,高杰等人,也换了副神情,盯着点将台上的目不转睛。

    紧张么?紧张。

    期待么?期待。

    点将台下的诸将紧张又期待,台上的常宇也同样如此,甚至有过而不及,他想看看自己推荐的到底有几个被认定了,崇祯帝出宫时说的有变化,到底是不是有关这个。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存在,虽知道这次是封赏武将,但文官那边也屏住了呼吸,因为朝堂上或许文武水火不容,可下了朝堂后你就发现盘根错节都是一个又一个利益关系。

    甚至每个武将身后都有一个文官利益集团在cao盘,以什么功论什么赏,不是皇帝一个人说的算,而是他们去争或者做交易换来的。

    这十余日,各方你争我抢费尽心力,终于到揭开锅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