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阁 - 耽美小说 - 回到古代做皇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1

分卷阅读141

    会这么生气,可现下边关战事又起,又看到王修晋写伤兵之惨,不得不使天子想更多。

梧县的花生油工坊未正式挂牌,却也开始有了更多人向工坊涌,先到达的伤兵也认识几个好友,在得到小掌柜的允许后,这些伤兵便想办法给以前认识的老战友送信。这工坊是皇上出钱,四皇子带人建的,而小掌柜便是日后管着他们的人,工坊的初衷自然是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工坊也是需要盈利,便不要觉得工坊既然给他们提供便利,他们就能只吃饭不干活,契约便是对他们的约束。

不过对这些伤兵来讲,契约的内容真的是太优厚了,每天只做五个时辰的工,每个月可以轮流休息八天,但不能连着休,每天早晨每人必须吃一枚鸡蛋,中午会有一道rou菜,虽说分的不多,可对他们来讲已经过年的吃食了,而晚上还有一顿。先到的汉子们都不敢多吃,现在工坊没有活,不干活还吃那么多,还有工钱,还有大夫为他们诊脉,一些伤了底子的人,工坊还给他们提供药,汉子们已经不知偷偷的哭过多少次,都下了决心,便是告诉战友,也得挑那些实打实能干的人。

对于前期的投入,王修晋一点儿都不在意,他已经做好了开始赔本的打算,只要工坊开始生产,有花生油出厂,他就不愁收不回钱。商人中的慈善家,心再善,也是资本家。因为工友们给力,便是零零散散寻过来的伤兵,个个都是好样的。王修善再忙,也会每个都见上一面,一来是对这些伤士出于最真心的尊重,二来也是看看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在工坊做久。

花生油的工坊很大,单是磨坊里大小厂磨加起来就有十几个。整个花生油的工序都被王修晋精细的分开,便是从工友那里听到他们是做什么工序,也不太可能弄清楚整个流程。王修晋和赵四商量之后,将工人分为两班,一班从早晨到晚上,一班是从中午到夜里,对夜里做工的人,额外还有一顿宵夜。

工坊所需要的工序用具都弄好时,已经进入五月。期间发生了不少事,像是从京城传出优待伤兵的圣旨,还有边关的战事传出两次大捷。听到大捷的消息,王修晋便问赵四,打了胜仗朝廷有没有向战败方要赔偿。赵四非常茫然的表示,他从来没听说过这等的事。

“皇上,不,应该是大梁还真有钱,想想看咱们的将士冲锋陷阵死伤无数,补偿的钱子得朝廷出吧!补进去的钱绝对不是一两二两,为什么不让战仗方出,若不是他们挑衅,咱们也不想打仗。”王修晋翻个白眼。

“可他们也没钱啊!拿什么赔。”赵四听完王修晋的话后,立刻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这钱应该由对方拿才对。

“没钱,不是有马牛羊,不是还有土地。总不能撤了兵就算打完仗,怪不得他们能年年都来,还不得大梁容忍的,若是直接给个狠的,让他们十几年不能恢复元气,看他们还来不来。”王修晋看向赵四,“不是我说话难听,而是‘良与善’得用在正确的地方,而不是给这些白眼狼。”其实他好想说皇上傻,“朝廷养了那么多大臣,怎么就没有一人想到为皇上分忧。怕是这招说出去,还得有人跳出来说有失大国风度。”

“……”赵四无言以对,他觉得王修晋说得很可能应验。

天子再一次接到儿子的信,看着信里的内容,眉毛不停的挑,嘴角不自觉的扯了扯,最后脸上露出笑意。“王修晋着实心黑,不过朕觉得心黑得没错,讲什么大国风度,讲什么君子之名,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库装满,粮仓溢出才是最重要的。”

朝堂上,李老将军提出若打胜了仗,应向北蛮要赔偿之事。果然文官中有大臣出列,直指李将军此举有失国风。天子托着下巴,想起信中所言,这事一提出肯定有人跳出来反对,天子看向那文官,眼里不由得带着审视。

李老将军意味深长的看向跳出来的文官,“何大人,只为失了国风而否了老夫的提意,还是别有原因?”李老将军昨儿被皇上招进宫,看到四皇子的信,又听皇上暗示主意是王修晋出的,李老将军立刻表示当如此,甚至李老将军更狠,马牛羊,大梁又不是没有,直接要地,最好要得越大越好,然后逼着他们与另一侧的小国相遇,引着他们掐起来才好。

李老将军的话立刻投了一个炸弹,若是在没有户部刘大人的事,刚刚与何大人一样有反对想法的人肯定会跳出去大叫着李老将军诬蔑,可有刘大人的事在先,这会儿文官说话也要小心,但因此反应慢了一些。

“李将军血口喷人。”何大人跪地开始向皇上表衷心。

李老将军却在一般凉凉的开口,“即若衷心,应当不怕刑部的人去搜上一搜。”刑部的官员在一旁打着酱油,没想到会扯到他们身上,一个个互相递眼色,他们应不应声啊!

何大人努力不让自己显得虚,他是没通敌,可,可他这些年没少贪,怎能让刑部的人上门,刚刚李老将军说什么来着,要赔偿,“皇上,臣以为要钱有失国风,却可用地来赔。”

坐在上首的天子差点没因何大人快速转变态度之言笑出声,“用地赔?”

“禀皇上,臣等以为当以地来赔。”反应快的文臣,忙跟着跪地,上表。

第107章

双边谈判,古往今来还是头一遭,文官既是同意要地,可一时也拿不出个章程来,首先谁去便是个问题。边关胜负还未定,此事暂且放一放。紧接着皇帝全提起户部之事,户部尚书现下仍没定下人选,虽说户部不单单一位尚书,可因为这位尚书做出的事,让整个户部都跟着受累,其他几部本就看管国库的户部不顺眼,此时没落井下石,只因人人仍自危中,若不为此,早就往上狠狠踩上一脚,不过眼下没上脚踩,但也时不时的给户部上个眼罩。

京城朝堂如何,和王修晋没多大关系,这会儿梧县的工坊已经开始试生产。花生油工坊里不只是生产花生油,还生产木桶。过来的伤兵中有好几个手艺不错的木工,由他们专门带人生产装花生油所需要的木桶。当第一桶花生油下线,赵四带着花生油和工人返京,回京城的目的是为求名字。

油桶不小,每桶油的售价被王修晋定的很高。赵四在梧县也生活了不少的时间,知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么大的一桶油怕是不会有寻常百姓买回家,不过打上一小壶便能吃用很长的时间,也是不愁卖的。以王修晋家为例,他们家用不大的瓷瓶装满,连主带仆的,除早晨不用外,足够他们用上七到八天,他们家一天是三顿饭,而寻常的百姓家,一天两顿饭,至少了能用上十天,这么一算反而也不觉得贵。赵四和王修晋算过,散着卖出一桶的价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