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阁 - 经典小说 - 从陈桥到崖山在线阅读 - 郭逵征南篇

郭逵征南篇

    小孩想了想就回答说“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反应敏捷,无懈可击,让周围人一片惊叹。这小孩就是王雱,当时只有5岁。

    王雱18岁前就著书立传,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前考中了进士,这很重要,免去了拉关系走后门才考中的衙内恶名。之后帮助父亲改革,主管军器监,做出了很多切实贡献。可这些对他名声没半点帮助。他就是一邪恶父亲所生的暴戾儿子,做了太多太多的混帐事,如著名的对程圣人的不敬事件…

    话说圣人程颢在变法初期还是王安石的手下,关于怎样变法才能成功,两人经常商量,有时程颢会去王安石家里。某天两人坐谈,突然间王雱从内宅出来了,只见他披头散发光脚,手里拿着顶女人戴的娇艳型帽子,问老爸:你们谈什么呢?

    这形象就足以给王安石父子定罪了。不说古代,就是现代开明社会里,父辈们在谈正事,儿子衣冠不整,手里拿着非常私密化的东西出现,这是什么家教?更何况没经允许就直接插话,问长辈们聊天的内容?王安石身为首相、大儒、名臣,家教到了如此地步?

    可绝的是,王雱问了后,王安石居然回答了。他老老实实地讲“因新法推行不利,正和程君商量对策”

    王雱大笑“这有何难,把韩琦、富弼脑袋砍下来,悬挂闹市,新法自然推行顺利”

    王安石长叹一声“儿子,你说错了”这里不说王雱的办法是对是错。我们直接跳过这一段。看下面的故事发展:

    王安石家教混乱,程颢看不下去了。他是圣人,最见不得的就是世间伦常次序颠倒的事件发生。他正襟危坐,训斥王雱“方与参政论国事,子弟不可预,姑退”圣人威力出现,王雱如被当头棒喝,灰溜溜走了…

    可这时的程颢还根本不是什么圣人。连他的老师周敦颐都还只是一般货色,拿什么在王安石父子面前抖架子呢?再说两者年龄,程颢生于1032年,王雱生于1044年,只相差12岁,程颢顶多是个大哥哥,从哪也论不出个长辈来?

    不过凭良心讲,这件记载在《宋史 王安石传》里的“史实”和程颢无关,只与《邵氏闻见录》、与邵伯温的人品有关。

    仔细查资料。程颢在1069年8月当上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帮助变法。可次年5月就因政见不合而罢免。而1069-71年,王雱在江南当官。程颢就算有在王安石家里论政的事。王雱也不在京城。直到1071年,王雱才进京当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这时程颢已被踢出京城,到外地当官了。两人没见过面,哪来的争执、训斥呢?至于“囚首跣足,携妇人冠”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了,邵伯温一心一意盼着王氏父子绳捆索绑、名誉扫地。蹲监牢吃死人饭。想了却做不到,于是写进书里意yin下也是好的…之后历代史书居然也就信了…

    那就再说一下《邵氏闻见录》和它的作者邵伯温。邵伯温的父亲叫邵雍,是位活神仙,是让宋朝顶级权力层俯首膜拜的人,一生钻研的是《河图》《洛书》《伏羲八卦》这样的国学精粹。成就相当的高,据权威考证:《铁板神数》《梅花心易》这样用来摆摊算命的专业书籍都是他写的…

    由于他算命极准。理论高深,在洛阳隐居教书时把韩琦、富弼、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君子元老们折服,大家想了想,怎样表达由衷的敬佩之情呢?当时这些顶级大佬们正热衷于在洛阳建小别墅养老,于是乎各人集资也给他盖了间,取名“安乐窝”邵雍于是自命为“安乐先生”

    话说宋英宗时期,邵雍已名动天下,慕名求教的人络绎不绝。某一天,他和几个来求教的人来到洛阳城南的著名景点天津桥散步,悠闲自在随意交谈间突然听到几声鸟叫,邵雍一下愣住了,接着面色惨然,像突然遇到了巨大的不幸。客人连忙问怎么了?

    邵雍长叹说:这是杜鹃鸟啊,洛阳以前从没有。现在它们从南方飞来,国家从此有变,不幸从此而生…不出三五年,皇上定会启用南方人当宰相。那时南方人结党乱政,天下将大乱矣…

    客人大惊,几声鸟叫居然能推算出三五年后的国运?这真是太神奇了,请您务必解释清楚!

    于是邵雍先生“披露真相”说——国将大治,地气会从北向南。国将大乱,地气从南向北。这是千古不易之理。现在南方之气已深达洛阳,各位想开封城会怎样?大批南方人会像杜鹃鸟一样涌进京城,国家在他们治理下,必将一塌胡涂!

    他哀叹北方人从此将没好日子过了。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几年后王安石当政,变法开始,北方的“君子”们的确没了好日子…算得非常准,着实的让人佩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都对他这预言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成真理。

    “天下大治,地气从北向南。天下大乱,地气从南向北”以此论调,北方人天生是天下之主,南方人注定了是奴才,绝不能当领导人!当了?国家民族就要完蛋!对此谬论实在不想多说,只举一例: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就是以南统北!这就是邵雍作为大预言家的本事,大明立国距离你在天津桥上听杜鹃鸟啼仅仅300年,居然没算出来?说:你为什么没算出来!

    这样的本事都传给了他的儿子邵伯温。邵伯温在预言算命方面没能超过老爸,他另有强项写书:《邵氏闻见录》。这本书严格划分,有前。后卷之别。前卷由邵伯温,后卷是邵伯温儿子邵少傅接力完成。父子两代对两宋年间的事全面记载,内容花样翻新千奇百怪,当成杂谈小说来看,那是相当的不错…

    郭逵的第一个目标是邕州。这时不再有昆仑关之战了。郭逵完全不必有狄青当年的谨慎,他身率10万大宋西军,是狄青的3倍多,而交趾人伤亡已超过2万。陆军方面只剩下两三万左右。实力对比太悬殊了,邕州、廉州、钦州…一个个城池被收复,交趾人伤亡惨重,带着抢来的东西往老家跑。在他们想来,这事就算到此为止了?赵匡胤、潘美,这两个人超级牛吧?也没杀过边境,到我们交趾国来砍过人?

    等交趾人回到老家,开始清点赃物、作发财梦时,才发现自己这次错得有多厉害。郭逵脚前脚后就杀了过来。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宋军兵分两路,副将燕达先攻打交趾的广源州。12月4日,燕达一举攻破城池。俘虏5千多人。抓住了李乾德的军师刘纪。

    7日,宋神宗第六子赵佣(未来的宋哲宗赵煦)出生。

    这时在西北,唃厮罗的继任者、吐蕃赞普董毡正式挑战大宋。派出大将鬼章在洮州、岷州聚集兵马,胁迫羌人归顺。12日,宋神宗将他的撒手锏——大太监李宪派往秦凤、熙河等路措置边事,下令诸将皆受李宪节制。虽有御史台老大邓润甫与几个手下联名上奏“吐蕃之患小。用李宪之患大。李宪失败,祸小。李宪成功,祸更大”但宋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太监又岂是几个御史参的倒?神宗皇帝不听…

    大败之后的交趾人设下了一埋伏。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们也想弄个像样的防线以阻止郭逵继续深入,但如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那都要动用超级庞大的人力物力,与卓越的设计施工能力才能完成。交趾国根本做不到!只能因陋就简,在一穷山恶水的险地设下埋伏。他们估计就很安全了,想想宋军从没进入过交趾,地理不明,一定上当?

    可惜郭逵这次带来是最强的大宋西军!在熙河战场上,王韶曾率这支军团穿越天险,让吐蕃人在自己地盘里被客军偷袭。现在战场换成交趾,这里的所谓险要,能和苦寒高原的熙河相比?且身率10万重兵在客境作战,郭逵也是名将,早已派出大量斥侯,交趾人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手里!

    郭逵很快就知道了交趾人的埋伏地点:夹口隘。问题简单了,西军再次上演穿越好戏,从兜顶岭绕了过去,把埋伏甩在身后,直接扑向富良江!河对岸30里处就是交趾国的都城交州!这一招,郭逵把对方逼上了绝路,同时也让自己站在了刀尖上…

    宋军什么都有,就是没船。这是没办法的,千里行军,你总不能背着船从宋朝国内一直杀到交趾的富良江边?现造船的话,时间根本来不及。想想10万大军,那得造多少船?事实上就算造出来了也没用,富良江宽阔江面上漂着400多艘交趾战船,宋军主力是西北人,他们基本都是旱鸭子,上了水面难保赤壁故事不在交趾上演…

    种种猜疑中,郭逵下达了几项命令:1派人砍大树,尽最快速度造超级大木筏。2收集大块石头,给投石器备粮。3全军在江边呆两天,然后退向兜顶岭…第一条命令让军队泄气,明显是临时抱佛脚,就算造出够用的大木筏,难道想用这东西去跟战舰打仗?第二条命令很简单,宋军在军械上一直领先于全世界,准备点石头砸交趾人,这活根本不用费多少劲。第三条最让人看不懂,全军退向兜顶岭?那是原路返回了?可就是撤军,也没必要抬着木筏、背着石头走路的吧?

    不管如何,大将军的命令还得执行。21日,奇迹就在执行中发生了,等着宋军原路退回,且退却过程中人数显示越来越少时,突然间交趾人的军舰发疯似的冲向了北岸,上边爬满了交趾兵,他们快速过江,主动挑战来了!郭逵等的就是这个!他算得准准的,以交趾人既贪又狠的性格,宋军如强攻富良江,他们会一味死守。如宋军示弱,像现在这样在天险面前退缩,想收兵回国,他们定会贪小便宜过江追杀。如杀得足够多,还会顺势再杀回宋境,来个二次抢劫!

    郭逵在山上冷冷看着交趾人在江面上像蚂蚁搬家一样的忙,把壮丁运过来,再运过来,直到南岸没人了,他才觉得火候到了。事后证明他当时有多冷静、多凶残。让所有交趾人都过来,一个不留!

    总攻开始,宋军伏兵四起,分工明确。有抄敌后路分割包围的,过了江的交趾人被挡在江边无法回逃。有装弹发炮轰击交趾军舰的,那都是些木船,在攻城军械打击下像门板似的碎成满江的木片。大木筏最后上阵,一部分宋军乘筏追向逃走的敌舰,要一举覆灭交趾水军!

    最激烈战斗爆发在江边的陆军格斗里,交趾人过江人数相当多,足有数万人,由李乾德的太子李洪真率领。宋军全军皆起,围住了狠狠打!郭逵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尽此一役,把交趾人军队全杀光。战后清点,当天交趾人死尸被扔进富良江里,江水被阻断近3日无法流动,那些死尸里就有交趾太子李洪真…郭逵真正做到了寸草不留,唯有这样才能告慰邕州城里近6万百姓,还有苏缄…只是全胜后,郭逵还是要面对宽阔的天险富良江…

    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在全力以赴向某愿望狂奔,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奔跑中提前看到目标后面隐藏着什么,从而突然间停住脚步,如富良江畔的郭逵…空前巨大的胜利,别人看到的是进一步越过富良江,杀进交趾都城,彻底覆灭这养不熟的小国,来个一劳永逸。可郭逵回头看了看自己军队,心立即就冷了。杀敌1千自伤8百,宋朝入交趾的作战部队约近10万人,负责运粮的民夫有20万。这些人中战斗减员很多,更多的死于瘟疫、疾病、饥饿…严重的水土不服,让剩下的士兵也变得虚弱,这时如不顾一切强攻,过了江后战况会怎样?

    什么是能做到的,什么是做不到的,一指挥官必须心里有数!可如不过江,他个人就惨了,宋朝派出这样规模的军队、付出这样大代价,为的就是灭国!其它所有结果都不考虑!郭逵如敢在这种叫劲的时候撤退,小心回国就被判刑!

    就这样,宋军在郭逵的沉默中留在了富良江北岸,像是随时都能杀过江去。在这种平静中,郭逵等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交趾李朝仁宗李乾德紧急派人过江送来投降书,连带着一船一船的物资、人口,那都是他在宋朝抢来的。现在他发誓永远做宋朝的顺民…

    郭逵不再犹豫,下令撤军!有人好心地提醒他:这样回去,将军你自己会很危险。郭逵一笑,我不能抓住李乾德报答陛下,这是天意。与之相比,我更不能让十余万将士、民夫为我的官运去冒险!

    当年酒楼读书的少年仍洒脱倜傥,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问心无愧就好了!

    宋军回国,此战除没能攻进交趾首都、抓到李乾德外,所有目标都达到了。战后盘点,交趾人杀了16万以上的中国平民,中国军队杀了他们近8万以上的军队。两相对照,两个国家,两国军队的性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