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阁 - 言情小说 - 此生应不负[民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

分卷阅读15

    没来由的心慌。

没有任何的停顿,锦颐连忙往题目下方的正文看去——

一如既往,谢锦言的文章是不惯于堆砌华丽的辞藻的,他的文辞一如既往的犀利,字字句句直指人心,下意识的便让人想要退缩、想要回避。他的文章就像是一面镜子,印刻着社会里最残忍的真相,容不得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装聋作哑。

他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其实正如锦颐所料那般,只是将合乐里强制拆迁的血腥事实,明明白白的摆在整个上海滩所有阶层的人的面前。甚至,为了更真实的还原真相,他都不曾刻意在字句中掺杂个人情感。

他的每个字都是冷冰冰的,似乎要将所有的是非都要交到别人的手上,强制所有人给出一个对真相的判断——

残酷的真相。

这是锦颐在看完谢锦言的文章后唯一的感触,即便是她本身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事实,但她仍旧是忍不住在心里如此感叹着。而这,便是谢锦言的文字的吸引力了,也是谢锦言如此受当世文人追捧的原因。

锦颐手捧着印刷着谢锦言文章的报纸,始终不曾放下。

在这篇中,在对合乐里强拆事件的整个叙述中,她是找不到谢锦言个人情感的偏向的。他只在文章的最后,才好似一个稚子般,满怀一腔疑问般问道——

“华夏上海......华夏上海!上海真的是华夏的吗?”

偏只这一句,像是空谷中最后的回响一般,占据了她的整个脑海。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根细针,在她的心尖上猛地扎了一下,刺痛得快要使她断绝了呼吸。

上海......真的是华夏的吗?甚至于,华夏......真的是华夏的吗?

这才是这个题目真正的含义。犀利、刺痛,却叫人辩无可辩。

苦笑着将手中的报纸丢开,锦颐平复了一下心中略略荡开波澜的心情,拿起了早已准备好的手袋,便出门去了——

中午时分,她已经接到了编辑的来电,接受了那编辑的邀约。

她出了家门,走到路边,随手拦了一辆人力黄包车,便向着报社的方向去了。

锦颐进到报社内部,只见那报社里的办公桌大都安排在一处,期间有许多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埋头苦干,根本便分不清谁是谁,更何况她压根便没见过这葛继涵编辑了。

于是,沉了一口气,她只好扬声询问道,“请问葛继涵编辑在吗?”

一时间,她突兀的声音在原本因为工作而略显嘈杂的报社里响开。几乎同一时间,所有打探的目光都向她扫来。不过也幸好,这些记者编辑们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也不过是一瞬的功夫,他们便又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工作上。

“哦,你是谢锦颐先生?”一个身穿白色衬衫和深咖色夹背的男人,忽然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他唤她为先生。在此之前,她从来是听惯了别人唤谢锦言先生的。自己被别人唤作先生,这还是头一遭。

“来,先生。我们来这边谈。”

锦颐并没有回答他,但他却已经确认了锦颐的身份——

今天所有的安排中,他只约见了的作者。

他引着锦颐在一处颇为宽敞的地方坐下,为锦颐添了一杯凉开水后,便交叉着双手,略略前倾着身子道:“先生的我已经看过了......”

他沉吟了一会儿,似是该思考应当给出锦颐如何的条件才更为合适——

“我不会为了报社的利益便说些虚假的话语,先生文笔很好,也是一篇难得的好。但先生毕竟是文坛的新人,我给先生开出千字七角的价格已然是极限。”

做报社的人,是一个十分中间的存在。他们既不是纯粹的文人,也不是纯粹的商人。

他是编辑,编辑是鲜少有约见作者的。一般遇上了想要刊登的文章,若是对方同意,便将钱寄去,将文章刊登。但这次,他十分难得的遇上了一篇可以称得上是“心头好”的,于是便直接将笑说的作者给约到了报社来,怀着的本身便是不愿放弃的心思。但在这同时,报社利益的底线,却也不是他能轻易打破的。

他不断地思考着该如何说服锦颐,以一种将要面临一场重大的谈判的姿态。

“好的。”锦颐望着葛继涵忽地笑了笑,最终应道。

“什么?”葛继涵有些傻眼。

原本他的底线是千字八角的,怎么现在他连底线都还没说出来,他眼前的人便直接笑意盈盈的应承了下来?

“我说好的。”或许是葛继涵的目光狐疑太重,锦颐便再次出声,肯定了他的想法。

于她而言,这篇文章能挣多少钱根本便不那么重要。生活方面,谢峰德和谢锦言都不曾短缺过她,她所在意的,是她的文章究竟能不能在刊发。

她并非谢锦言,她在文坛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地位。她的这篇算得上是触犯洋人的利益了,没有那样多的人会愿意为了她这样一个声名不显的人而冒险。

在上海滩里,只有身后有背景的任务才能将产业做大,三大报刊也无非如此。于诸多报刊中,她选择了,既为它的浏览量,同时也为它的“无所畏惧”。

☆、第十章

像是一颗被投掷于深水的炸、弹,引起了波澜壮阔。

上海租界里的那些腌臜事,底层人民或许人微言轻,或许逆来顺受,总不会去说。那些名流文人,不曾亲身接触,甚至不曾知晓在租界的某个角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灾难,便也不曾刻意提起。

正是在多方缘由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上海滩表面上的宁静。而现在,这样的平静被打破了。

或者,从前的平静根本便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安宁,所以当这样一桩惨烈的事实被直白的刊登在报纸上,被血淋淋的曝光于世人的面前时,上海的各界人士都发生了一场暴动——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欺压,也不是一次普通的剥削。在洋人们这一次强硬的手段中,是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纵然身处这个年代的每个人都深知,“下等人”的性命是不值钱的。但平心而论,又能有几个人真正看淡生死?

今天死的是那些“下等人”?那明天呢?在“下等人”之后,又该轮到那个层次的人?

但凡是人,大约都是自私的。哪怕是抛开了国家的大局不谈,单只论个人利益,他们也无法继续沉默。

他们开始热衷于寻找事实真相的由头,但当他们越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便越感荒唐——

那让洋人们如此兴师动众的想要强制拆迁合乐里的理由,竟不过是出自于一